不忍目睹!中超转会冬窗变成了欢乐“零元购”活动
中超转会市场有史以来最活跃,交易费却可能是史上最低。这是什么情况?提这事之前,我们先说说转会市场有什么用处。
转会市场有何用?按个人理解,国际足联设置转会市场大概有两大用处。
1、激活球员的流动。
正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人挪活,树挪死”。
这两句话说的都是类似的道理:俱乐部之间的球员要有流动才有活力,一支球队的球员如果是N年不变就犹如死水一潭。很难维持强大的战斗力。
2、让俱乐部之间做买卖,有钱可赚。
这就是职业足球的真谛!职业俱乐部需要资金来维持,那么就必须要有赚钱之道。
俱乐部赚钱的方法有很多,不外乎是卖球票,卖俱乐部周边产品,找赞助费以及转播费等等。而卖球员,也是不少俱乐部生存的秘籍。
想想当年的辽足,靠着雄厚的青训底蕴,只需卖球员就能活得很滋润。但一旦没有球员可卖,或者球员卖不出好价(内援转会费被封顶2000万),俱乐部的资金就枯竭,难以为继,最后无奈解散。
有人批评是“金元足球”破坏了中国足球,无非就是说球员的身价更贵了,导致俱乐部的花费更多了。这话貌似有道理,其实不尽然。
凡事皆有两面性!买家的花费多了,意味着卖方更赚了。如果卖方拿着赚到的钱继续投入青训,培养出更好的球员,这其实也是一种良性循环。
试想,如果辽足还能继续源源不断地靠卖球员过日子,是很难倒闭的。
如果说在“金元足球”时代俱乐部还有选择的余地,比如说人家大举烧钱引援,你可以少烧甚至不烧。但到了如今的“公益足球”时代,俱乐部就没有选择了。
为何说在“公益足球”时代,俱乐部没有选择余地?根据德转管理员朱艺的消息,2022年中国三级职业足球联赛在冬窗内援市场的总交易量仅为182万欧元(约合1250万人民币)。
这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说中超、中甲和中乙,这三级联赛的本土球员在冬窗的转会费总和仅为1250万人民币。此举让足协规定单个本土球员转会费不得超过2000万元限额成为一张废纸。
足球报记者王伟表示,这个内援转会窗真正花钱引人的俱乐部不多,可谓是创造了引援资金流动最低纪录,冬窗变成了“冻窗”。
自从1994年成立中国职业足球联赛以来,至今已经过去28个春秋。这个冬窗,可能是中国职业足球联赛成立以来交易量最少的一次。
2022赛季,中超出现相当罕见的一幕:冬窗转会市场居然是28年来最活跃的一次。
据足球报的报道,由于俱乐部的引援不限量。本次冬窗转会人数基本可以确定创造了历年来转会人数之最,有几家俱乐部引进的球员数量甚至超过20人。
一边是交易量暴跌,交易额急剧萎缩;另一边,转会市场却是异常火爆。
这种强烈的反差既令人看不懂,又很好理解。
转会是有史以来最活跃,为何交易额却几乎是史上最低?这不得不说回到上面的问题。
“金元足球”时代是卖方市场,卖方待价而沽转会费自然越高越好。而“公益足球”则相反,是买方市场,基本是买家说了算。
市场上出现大量自由身球员,买家挑到眼花缭乱。由于买家的选择太多,导致好球员即便是国脚级球员也很难卖出好价。这就是所谓的“有价无市”!
再加上很多球员在老东家被欠薪,双方以欠薪抵消转会费,买家一分钱不掏就可以挖到以前动辄上亿才能揽到的国脚。
不忍目睹!中超的转会市场变成了买家的欢乐“零元购”活动。就算是上港这种财大气粗的俱乐部也能一分钱不花,就可以在这个“活动”中捞到不少“大鱼”。
卖家本来就缺钱,如今反而连卖球员也赚不到一分钱,这下子资金上就更捉襟见肘了。
“公益足球”下,中超两极分化更加明显:有钱的俱乐部人财双全,球队实力更强;没钱的人财两空——转会费没捞到,球员却走了,球队的实力也更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