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赵维伦这样的根本打不了CBA!16岁的赵维伦启程意甲职业联赛
在中国男篮成绩一日差似一日的时候,一个在国外成长的中国小球员引起了球迷的巨大关注。一个连一场职业联赛也没有打过的小球员凭什么这么让人关心?仅仅是因为他在意大利联赛U系列比赛中打出过一些精彩表现?
不,很多懂球的球迷其实并没有盲目地认为,赵维伦未来就一定能够成为中国篮球的明日之星,一定能够成为拯救中国男篮的英雄,但球迷也看得到,远没有成年的赵维伦(2005年出生),能以如此平庸的身高在意大利取得同龄人难以做到的成就,就已经让人震惊了!
他的出现,让多年以来质疑、担忧国内篮球人才培养方式的无数中国球迷,突然看到了曙光,他们得到了最有力的例证——你看,是不是,赵维伦个头不高,身材也不算壮硕,像他这样的小孩子在国内一抓一大把,但偏偏在意大利打出了名堂,为什么国内培养不出这样的小孩子出现?把国内青训培养出来的最厉害的同龄人放在意大利,能打出赵维伦这样的成绩吗?
答案很确定——不可能!
是啊,赵维伦如果从小成长在国内。恐怕连CBA俱乐部的青训队都进不了,而CBA就更不可能了,可能早就有那些看起来名头响亮、龙威燕颔的教练们郑重其事地告诫赵爸赵妈——早点让孩子放弃篮球吧,或者即便留了下来,在训练中教练们也会经常呵斥这些赵维伦不要埋头单打、不要随便投3分,把球交给大个子……
有这种看法的球迷太多太多,其实作为局外人大家只能发发牢骚,但却无力改变,所以,这就是赵维伦之所以备受关注的缘由,当然,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男篮这些年成绩太差劲了。
目前,在7年时间里。已经连续两届亚洲杯没有打进四强,我们已经连亚洲都走不出去了,如果奥运会资格的预选机制没有改变,仍然是亚洲杯(亚锦赛)冠军,我认为,中国仍然会错过东京奥运会,所以不能把实力的下滑更多赖给FIBA的改制,世界在进步、亚洲篮球在进步,而中国篮球也在进步,但是像蜗牛一样的慢慢蠕动。
所以,中国球迷已经对这届男篮放弃了,他们期待的只有未来,赵维伦、庞清方、偰李永炜等等这些旅美旅欧的小球员或许就是中国男篮在很多年之后的答案。
远的不说,令人汗颜的是。中国男篮甚至可以说整个CBA,包括郭艾伦、赵继伟、赵睿和孙铭徽这些球员在内,恐怕没有一个人拥有赵维伦这样的令人赏心悦目的技术,是的,他之所以能在意大利U系列比赛中鹤立鸡群,之所以能在瓦雷泽青训队400多名小球员里脱颖而出,并提前两年从青训升入万雷泽一队(马上,他将身披11号球服开启意甲的职业生涯),显然靠的不是身体。
他的身高只有1米8,看起来胳膊不算很长、身材不算壮硕,而弹跳也就更一般了,要说运球有多花哨在比赛录像里也看不出来,所以,很显然,他靠的正是扎实的基本功和先进且实用的篮球技术。
且不论突破,仅仅投篮的技术都与国内球员大不相同,说个笑话,CBA球员不会急停跳投。是啊,这项全球通用、无比有用的技术竟然在CBA销声匿迹,中国男篮国家队也同样如此,看过男篮比赛,或者仔细看过男篮投篮热图的话,你会发现男篮的中距离基本上没有几次出手。
是亚洲人身体素质不行,所以急停跳投做不出来?不,日本、韩国有很多后卫都具备这样的能力,中国男篮历史上那些七八十年代的名宿匡鲁彬、郭永林可是出了名的神投手,那会儿小灵快战术的落脚点就是跳投。
今年夏天,赵维伦和易建联 、郭昊文一起在美国训练之外,还和NBA球员八村塁等球员一起打野球。稚嫩的面庞和瘦小的身体,让赵维伦和这些NBA职业球员站在一起显得格格不入,但是赵维伦拿起球来却俨然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后卫。
他在比赛中一个简单的挡拆就能完成三分出手,或者持球杀入内线后急停跳投,整个过程观感十分舒适,如果不看脸,你可能以为这是一位外国球员。有一次面对八村塁,赵维伦试图以小打大右路突破,而经验老道的八村塁用庞大的身躯及时封堵了路线。这种情况下如果是CBA球员持球,他能做出的选择无非是收球后传球或者强起硬上。
大家猜赵维伦是怎么做的?
他佯装加速后突然刹车(八村塁的身体重心同时被晃),然后右转身,左脚用力向后上方蹬地,此时八村塁被他远远地甩开,赵维伦的身体在空中面框后迅速踞枪、瞄准、发射、命中。整个动作一气呵成、丝滑连贯,用学名来说,这套动作叫做后仰飘逸投篮!
很多CBA球员垂直起落的急停跳投都不会,那就更别说更难的向后飘逸的投篮了,可以说这套动作不难但技术含量十足 ,而更重要的一点是,赵维伦杀入内线被封死后并没有慌张,也没有第一时间收球,而是习惯性地做出了非常正确的技术动作。
很显然,这不是他突然灵机一动创造而来的,而是经过了日复一日地练习、打磨。这个细节其实正是欧洲篮球训练方式或者特点的一个缩影,而赵维伦以16岁的年龄所展现出的技术动作,也是欧洲篮球成熟的青训体系的成果。
这些动作对于我们来说并非做不了,而是我们根本没有意识在技术层面提升篮球水平,一提到投射,我们的方法就是定点投篮 ,一提到突破,我们的思路就是对抗上篮。
得承认,咱们国内的教练水平真的很一般 ,在国外,大学或者高中篮球队的教练其实不比职业篮球的教练差多少。篮球技术最重要的不是成为职业球员之后开始打磨,而是在青年甚至是少年时代就要被灌输正确的篮球理念和技术动作,成年之后,其实再想改变非常困难。
所以,我的观点是,尽管姚明执掌大权后,的确有在大力发展小篮球,将国内U系列赛事和地方省市级比赛体系建立起来但也仅仅只是起步,另外,初高中及大学联赛却并非篮协统管,而是大体协负责,还有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国内教练人才欠缺的事实始终没有得到改变。
前段时间苏群曾提出一个想法,那就是一年花个几千万经费从国外聘请上百位教练,用以提高中国小球员的训练。我觉得这个方法可行,闭门造车终究不是办法,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不就是我们百年来的生存之道?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