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烧钱本质 中超烧钱、砸金的道理全在这里
在国内,很多传统行业老板正在感叹:实体经济遭受互联网冲击之后,前路未知,前景黯淡,一片悲观哀鸣之声。
其实,大可不必如此这般戚戚焉,互联网带来的商业洗牌,那是市场竞争导致的必然,如果没有互联网也会有其他新的竞争对手出现,比如商业流通渠道,你的成本居高不下,经营模式落后,被取代那是早晚的事,所以想开一点,看宽一些。
但有些行业则是互联网无法取而代之的,如在生产领域,互联网是无法通过虚拟世界完成从无到有的生产过程,充其量也就是在环节里充当物流、资源调配这些角色。所以,我们不必恐慌互联网的强势,怪只能怪自己太不争气,没有人家那般低成本高效率,所以别说什么陈谷子烂芝麻似的以不变应万变,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大千世界里,主动改变、求变才是唯一的生存之道。
虽然很多传统行业一蹶不振,但有些行业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未来一段时间也将是商业领域内最能博眼球的(注意:也许不是最赚钱的),比如互联网、体育、房地产、电影等等,这几种业态虽然都有各自鲜明的行业特性,但是他们之所以能够扶摇直上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归纳起来也是有一些共同特征的,比如高增长率、高回报率、烧钱等等。
一起就来看看投入大、烧钱又有何妨?
众所周知,高投入往往能带来高收益率,但也伴随着高风险,所以这类投资前面常被冠以高风险三个字,有高风险高收益,就对应有低风险低收益,看下表:
投入风险产出(收益率)对应行业M1高高高金融市场、股市M2高低高基建行业M3低低高能源等垄断行业M4低高高谁能帮补充下?只想到了传销这类违法经营M5高低低大型传统商业M6低低低传统小本经营商业M1与M6都是完全符合商业规律的基本法则,二者是截然相反的;
M2与M3基本上是一种非市场化的偏向于垄断经营的行业,一般企业都难以进入这样具有优势效益的行业领域;
M4属于铤而走险的商业行为,目前我能想到的就是传销、赌博、贩毒这些;
M5是即将退出市场的行业,得不偿失还干啥啊!但是M5能够还存在着,主要原因是经营风险相对较低,所以多数都还在维持状态,想要发展那是太难了。
今天,主要想说的是M1,这是任何一个时代都走在前沿的高增长驱动模式。你比如说股市,想要在股市里赚大钱,你就必须要敢于有较大的投入,股票的收益率是上不封顶的,但是风险确实很大,这点多数人都知道,因此说股市肯定是能赚大钱的途径之一,但是只限于那些操作专业、消息灵通的“内部人士”,普通人在懂行你资本有限,赚的也只是小钱,就是常说的小打小闹。
但是,M1里面的行业也是千差万别的,我们主要看下他们玩法中的一些共性:
快速滚雪球,能有多快就要多快
所有企业的发展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强到弱,滚雪球的过程,阿里巴巴与淘宝不是一夜之间就成为了世界最大电商;王健林的万达商业帝国也不是一天建成的,这里要说的是为何要“滚”雪球,重点在“滚”字上。
先来说个大家都知道的现实状况,现在中超烧钱烧得厉害,高烧不退,以至于足协都出台相关“限外”规定了,可是国足的成绩却与中超的一团火热形成强烈反差,令人不解,为什么?千万别怪俱乐部大手大脚,如果你是俱乐部老板,你也得大手笔去跟风烧钱。中超俱乐部烧钱乍看上去为了攀比、较劲、失去理智……..实则是通过引进大牌,提升票房、上座率、吸引眼球关注,带动广告收益拉动经营综合效益,只是这本帐能不能赢利只有俱乐部自己一年到头下来才有头绪。
而中超各队中像恒大这样烧了钱也取得了骄人成绩的俱乐部还是凤毛麟角,但是并不能就此得出俱乐部烧钱就是有病的妄想结论。
恒大这些年的发展有目共睹,两届亚冠冠军,多次蝉联联赛冠军,企业生意也越做越大,球员买卖在J马之后,也一改曾经的一味高价买入的境地,变成平进高出的策略,生成新的盈利模式,企业也先后上市,并进入了包括金融、快消品、农产品加工等多个陌生行业领地。不管恒大地产负债率有多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广告效益是达到预期了,这个通过足球投入创造的市场价值是不可考量的,接下来就看能不能把这些投入变成未来的账面收益了。而如果回头来看看恒大在足球投资上的账面投入,实际上远期不断分摊前期高成本投入,也就是九牛一毛而已。
所以,现在中超老板大手笔投入。都是奔着至少是中期效益去的,先把规模做大,声势做出来,毕竟足球圈里这些企业多数都是半路出家,如果不能较着劲地比试一下,一起把盘子做大,很可能你也投了几千万、上亿的,但这区区几千万是任何俱乐部都省不下来的,但结果却换不回几百万的毛收益,所以这就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你不强大就会被淹没、被吃掉的悲惨结局。
在看看房地产这么多年的高速发展,投资风险始终就没有低过,开发商的资产负债率在土地价格高涨之后,是居高不下的,投入也是日益暴涨,但是为什么开发商依然能够越做越大,而且不离不弃,那就是利润率随着价格也是居高不下,肉还是那么肥美诱人,你会舍得放弃吗?所以,举债也要买地、囤地,有了鸡蛋就不会饿死。所以有钱就要烧,而且要大张旗鼓地烧的旺一点,这是很多行业企业的做法了。
反哺母公司
能够在中国玩足球的企业都是集团化经营的实力派大企业,一般企业真是玩不起。而集团化企业拿出一部分资金投到足球当中来,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拔根毛而已(银行是金主)。很多人觉得这里面有大企业通过足球窗口洗钱的意思,这个就不好说了,或许有或许没有,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没有任何一个成功的大型企业会甘心把钱投入进没有好处的无底洞,对吧!
很多企业期望做大,做实,那么足球产业就是捷径,而且是块香饽饽,在顶级层面的俱乐部里通过转让球队资产套现离场也并非奇人难事,所以足球的风险完全在于球员买卖中的追加投入。
而通过一个投资或控股的子公司及其产业,提升母公司的影响力、知名度,从效益角度而言是四两拨千斤的大利好,何乐而不为呢!
拉大旗做虎皮,拉开架势干,瘦死的骆驼也比马大
有个朋友,曾经在国内数一数二的某新能源上市企业的海外分公司任职财务,据他说,这家公司财务制度很混乱,漏洞百出,偷税漏税。老板呢,则是夸夸其谈,口若悬河的那种,老板和国内的各家银行关系不错,这家企业花不菲的价钱并购海外公司,然后用这些公司做壳去银行贷款圈钱,然后再去搞投资收购,真正从实业上赚的利润远远不及银行贷款多,玩的就是心跳。这是很多国内涉及投资业务的公司的同行做法,通过滚雪球的方式,把公司尽快做“大”,至少是在资金量上做大,然后大张旗鼓地去跑马圈地,收购更多的资产(包括外海资产),就这样滚动起来,抵押、股权交易频繁,公司热火朝天,但实则本质不堪一击。对,你可以说人家是在从事资本运作,但是打着实业的幌子搞起更为纯粹的资本运作就有些旁门左道不务正业了。
资本确实是条巨鳄,可以吞食太多太多,且利润高的惊人,这或许就是时下很多企业家最热衷玩的一种游戏。
一个专注于单一领域的企业是无法无限度的膨胀发展的,企业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必然会遭遇瓶颈之痒。比如阿里巴巴,当你的发展规模触碰到天花板的时候,你手头庞大的资金量是不会允许你在那里叼着雪茄悠闲地散着步、思考着人生,所以可以看到阿里巴巴在全行业链条布局完成之后,模式转变为通过大量收购资产,股权投资,从而进入太多的产业而实现跳跃式发展,这种大量投资收购获得的股权收益可比苦心为淘宝商户服务收取佣金、返点、卖网站广告赚的钱多了去了。毕竟支付宝每天的流动资金量放在哪儿,银行都会心急眼红,不做投资都对不住银行。要不说,马云是走在社会前列的,那是因为他的商业模式足够令旁人学习领悟数年,他把网购的市场做的已经足够大,但却没法做到占有率最大化,所以必须适度转型,掠食别人的蛋糕,所以你别看其人貌不惊人,但是智慧确实不可限量。说姚明是小巨人,那是体型上的,从智慧角度来看马云才是小巨人,大能量。
经营公司,实际上就是经营着资本,就像你把钱存在银行里,你就可以不管不问了?当然不可以。你一样也希望自己的资本可以通过理财或者资本投资实现滚雪球,但是滚雪球有慢有快,如果你的雪球滚慢了,雪化了,你赚的那些钱还比不上通胀,所以滚雪球必须要快,这对企业资本运作如此,对个人也一样,在经济下行预期面前,没有人会怀疑高增长预期,并普遍疯狂痴迷,现实就是这样。
以上就是中超烧钱本质的内容,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