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足冲刺亟待锻造精锐之师 抗压力提升一顽疾待解
回首在海口两周的训练时光,新国足还处在一个适应期。从准则到理念,从人员到战术,这都是一支拥有巨大空间,但又让人充满疑问的球队。一如13日的首场教学赛,国家队1比0小胜梅州客家,踢得不温不火,过程如履薄冰。
首先是人员层面的适应,出征广州前,任航、蒋光太、刘奕鸣确定离开。按照最普遍的理解,理应从地方队调人。但或许是时间有限,尤其是再办理新西兰签证已是不太容易,国家队维持了目前的人员储备。实际上在海口期间,一些新球员也曾改打中后卫,比如张佳祺或李帅,这使得球队用人不会那么紧张。当然对一支新球队来讲,这些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试验”。
在战术上,扬科维奇也是把国脚们的习惯和特长,与他在亚运队所主导的三、四后卫切换打法进行结合。不过之于国足,这毕竟是一套新战术,适应起来难免磕磕绊绊。此外,涉及到人员的对位使用,又考验扬科维奇在短时间内的甄别和考察能力。他曾表示,自己对于几乎所有中国球员都有了解。但从了解到使用,尤其是如何把球员所擅长的位置技术、战术理解及执行力,与团队的打法要求相结合?这就需要花费一段时间,甚至在比赛中还要承担缴学费、走弯路的风险。
其实,扬科维奇早就针对此次27天集训做好规划。第一周以恢复身体状态为基础,然后一边考察球员能力、一边灌输战术理念。从6日左右,全面转入到技战术演练。随后在10日、13日和16日安排三场教学赛。19日启程奔赴奥克兰,20日抵达。21日和22日赛前训练两天,23日首战新西兰;24日和25日再训练两天,26日二次过招。
应该说这样的安排还是很系统性,可当真正执行起来,很多事情还是坎坷不断。除了减员,热身方面,本来国足计划10日对阵武汉三镇,后来因故取消。16日对阵北京国安,也由于后者训练安排的原因未能成行。事实上在海口,除了三镇和国安,还有梅州、长春和天津正在春训。但大多数球队早就针对春训工作,有了较为系统的安排,国足想要临时见缝插针并不容易。于是,国家队决定提前奔赴广州。但受限于一些客观情况,也无法约到深圳、广州城热身,最终改为与中甲球队石家庄功夫过招。
在海口时,国家队只与梅州队完成一场热身,结果1比0小胜。从过程中来看,国家队的表现平平。尤其是面对由吉森、尹鸿博、李永佳领衔的攻击群,在一段时间内,后防线还是承受不小的压力。但换一个角度,也反映出在扬科维奇强调纪律性和侵略性的背景下,新国足的抗压能力有所提升。特别是以颜骏凌、李昂、魏震和张琳芃所领衔的准海港防线,展现出足够的默契性和统一性。这算是比较难得的福音。要知道在12强赛,国家队最饱受诟病之处就是防守,而在此次集训又有三名后卫伤退。
相对而言,与梅州队一战所暴露的主要问题,还是由守转攻,这就涉及到国家队阵型的实时切换。去年东亚杯,扬科维奇带队虽然取得1胜1平1负,但也只由谭龙打入一球。对阵新西兰,无论排出武磊配谭龙,还是陈蒲与巴顿的组合,这几个火力点都是亟需中后场的支持。在这方面,一是需要球员针对这套新体系,做到更加融会贯通;再有几位二线攻击手和组织型中场,如林良铭、韦世豪、吴曦和谢鹏飞等人的作用也很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