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寡言的中国足坛第一左后卫——吴承瑛(附打油诗一首)
左边路上一把刀,拼命三郎胆气豪。
沉默寡言是非少,独善其身叫声好。
说到吴承瑛,年轻一代球迷未必听过他的名字,但作为老申花绝不陌生,当年在中国足坛可是响当当的角色,作为中国足坛最佳左后卫,处于遗忘角落实在令人有些唏嘘不已。
明明技术顶尖,为什么他不像申花同时代那批球员出名?
说来说去还是跟他性格有关系,沉默寡言是最大的标志,场下曝光率几乎为零,作为明星球员实在难能可贵。
吴承瑛的家庭可谓书香门第,1975年生于上海,父亲是大学教授,曾祖父是吴郁生是清朝军机大臣,这样的家庭很难想象会出现一个球员,还是甲A十年左后卫上的No.1。
他跟孙继海一左一右,是当年冲入世界杯的两条边路走廊。
场上出了名拼命三郎,速度极快(百米11秒3),抢断犀利,助攻能力一流,而且体能极好,能满场飞奔。
而对应,场下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即便是从小一起长大的谢晖,也对他吃不消。
场下闷葫芦,场上强盗式,判若两人。
就是这么一个场上场下反差极大的人,在中国足坛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印记。
1997年便入选了国家队,征战世界杯预选赛。职业生涯为国家队出场53次,打入2球,以主力左后卫踢满了三场小组赛。
1994-2002年效力申花,19岁成为申花主力,出场185次,与老队长刘军并列队史第四,打入22球,队史第16位。
沉默寡言的他虽然存在度不高,但确实是条血性汉子,有着一颗不服输的心。
记忆中有两件事让人佩服:一是1996年对战天津三星,头部受伤却不下火线,下半场一脚远射打入制胜球;二是98年租借大连踢亚俱杯,当时大连兵强马壮。唯有左后卫是短板,于是向申花提出租借吴承瑛,但没有个人待遇,个人还要承担受伤风险,换作一般人未必同意,但他一口答应,为国出力!3场比赛,进了一个逆天球,直接将球网踢穿,也踢出了上海球员的风采。
吴承瑛进球不多,但很多都是远射,可见他的速度和力量在中国足坛独树一帜,被称为中国版的卡洛斯。
中国是个人情社会,一个性格古怪,不混圈子,不善言语,独来独往的人,却能成为国家队和俱乐部场上主力,那答案只剩一个,实力确实硬,同一位置无人能比!
吴承瑛似乎从不会用嘴证明自己,只会在场上用表现征服大家,事实上像他这样的球员也是徐根宝最喜欢的类型,所以才会在19岁成为申花主力。
徐根宝曾说过:“吴承瑛既有体能又有速度,技术,意识,身体条件俱佳,是个天生踢后卫的料。”
像他这样战术执行力强,体能充沛,逼抢果断,还有一脚远射的边后卫,自然深得徐根宝喜欢,不就是天生执行“抢逼围”的好材料吗?
未到弱冠成为主力,而如今,很多年轻球员要靠U23政策才能获得上场机会,实在是令人感叹,是不是我们这些球员越活越回去了?
想想94年,申花队内有吴承瑛,申思,祁宏,谢晖,朱琪一帮毛头小伙子,而这两年居然成了老年队,实在令人无言以对。
不得不感叹,一方面如今能踢好球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另一方面徐根宝在提拔年轻人方面确实有一套。
而这么一个拼命三郎却很少会受伤,申花当年就有一说:谁做吴承瑛替补,真是倒了霉,从来不受伤。
话不多,但很重情义。2002年西乙领头羊科莫队已谈妥了留洋事宜,但在最后时刻却选择留下,用他的话:申花那时情况不好,徐指导一手培养我,我留下也算是一种报恩。
就这样错过了留洋黄金机会,很是可惜。
2003年,以1300万转会上海中远,成了当年标王,中国足坛第一位转会费破千万的球员,记录直到八年后才被打破。
钱不是万能的,但有时也是一种标志和象征,证明了吴承瑛的实力,人狠话不多。
难能可贵的是在那个大环境中能出淤泥而不染。性格耿直甚至有些孤僻,场上不惜一切代价,场下绝不参与某些活动。
一个没有圈子,没有人脉,没有山头的人即便有人想请他“喝茶”也没机会。
淡泊名利,不为了钱踢球是他令人佩服的地方,也最终没有踏上队友的路,始终保持着清白之身。
那一代的球员跟如今确实不同,为了世界杯的梦想,敢打敢拼,甚至不惜放弃个人前途。
无论是范大将军、谢晖还是吴承瑛,为了梦想拼尽一切,值得如今这些球员学习。
加盟中远后,随着年纪增大职业生涯走下坡路。加上球队远迁西安,在2007赛季中超开赛前,吴金贵想让他回申花,而吴承瑛也答应了,一切似乎按部就班,将在阔别几年后重回母队,哪里知道当时申花和联城搞合并,人算不如天算。
合并后必会裁员,作为老将首当其冲,于是选择了退出,在31岁离开了绿茵场。
很遗憾,吴承瑛最终没有再次披上申花球衣,刚过30岁便退役,或许当年他没有转会离开,职业生涯又是另一番情况,但一切没有或许,人生总是无法十全十美。
别了,中国足坛的最佳左后卫,未来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