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冷评全红婵:这种冠军我们宁可不要!他们看不上的真是金牌吗
随着巴黎奥运会的接近尾声,中国冠军刷屏热度不减。在一众赞誉中,德国媒体却对全红婵提出了不一样的质疑。他们说:这种冠军我们宁可不要!
那么,他们看不上的真的是各国运动员挤破头都想摘得的金牌吗?
既然大家都是奔着夺冠去的,为什么到了德媒口中,跳水天才全红婵这样的冠军他们又宁可不要呢?
原来,德国媒体评论员提出质疑的,是全红婵和陈芋汐的训练模式。
在他们看来:中国运动员一天练12小时,除了跳水别无他趣。相比较之下,德国运动员却享有高度自由。
比如冰淇淋随便吃,恋爱随便谈,家庭聚会随便参加等。
在德国体育评论员看来,这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再看土耳其单手插兜摘银射击手,那简装模样和气定神闲更是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细究之下发现,原来这位土耳其的大叔选手是出差到此,去心仪餐厅的路上抽空替补参赛。
手握银牌,赛后接受采访的大叔还是那句话:
我原本就不想参加。
反观全红婵,则完全是另外一种生活格调,这也是德国人不能理解的。
看着比赛中神秘消失的水花,小小年纪的全红婵。俨然已经成为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人民心中的跳水之神。
载誉归来,依然稚气未脱的全红婵却十分淡定。
她说:大家喜欢的是跳水这项运动,而不是我。以后如果我不跳水了,还会有人喜欢我吗?
镜头之下,全红婵的爸爸也透露:
自己已经两年没见过女儿了。
可见,身为一名运动员,在夺冠之路上做出了多少努力和自我牺牲。
那么,作为中国运动员,真的就那么忙,缺少快乐吗?
同是巴黎奥运冠军的黑马谢瑜说:
除了训练,我就没出去玩过,就连家乡的旅游景点,一个都没去过。
他说:如果有机会,想去梵净山。
此外,看着国人引以为傲的国乒夺冠小分队的面不改色。
包括记者在内的很多人都纳闷一个问题:
得了冠军,难道你们不高兴吗?
看着大家始终拉长了的脸,大概他们内心时刻都在牢记刘国梁的忠告:
哪有那么阳光快乐的奥运冠军啊!
这是中国印记,也是与国外的文化差异。
中国有句古话,叫“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努力基础,拼命努力才是通往未来的最好出路。
可能在德媒的评论员看来,中国的运动员太苦了,那中国运动员是不是这样理解的呢?
显然不是。
多次夺冠的全红婵,领奖台上她像个十足的大人。走下台前,她还是那个钟情于毛绒挂件的孩子,她很快乐。
再看破了世界记录的潘展乐,那一身的反骨都用在了不服输上。
小小年纪,就放出豪言:只希望以后比孙杨游得快点。
后来因为外国教练的不看好,他一直暗自努力,一定要证明给他们看:
我们中国人照样可以!
看着西方人的蔑视,拿到金牌的他一点不嘴软,看准央妈就是一顿疯狂告状输出。
他用一块金牌的实力,让那些否定和质疑都不得不低了头。
那么,他快乐吗?
是的,他很快乐!
他享受吗?
当然,他更享受努力拼搏过后的载誉归来和拥有绝对话语权的自豪感!
否则,他也不会悄悄地说:
低调点,下届再赢他们!
他凭什么这么说,除了自信,就是再接再厉的努力自驱。
这份中国人骨子里的不服输精神,德国人不懂!
他们真正不想要的,不是闪耀的金牌,也不是专注的努力,而是与他们的风土传承产生的强烈违和。
但有趣的是,中国运动员却一直享受其中。
这种文化差异是事实,但并无好坏 。同在奥运赛场上,本就没有随便得来的成功。
也不会有任何一个外国人,只空留兴趣,平时不加训练就直奔赛场。
只有那些内心装满晴朗的人,出发时才能遇见太阳!
你觉得德媒对全红婵得冠的评价,是不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呢?
在绝对兴趣面前,持续专注的朝着一个目标努力,不可取吗?